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一种适用于对称截面的主动式热斗篷的研究
刘洋, 段洋, 许国良, 黄晓明, 陈新涛
计算物理    2020, 37 (6): 718-724.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152
摘要348)   HTML0)    PDF (5655KB)(1131)   
直接求解导热方程对具有自适应热源的可控式热隐身技术进行数值研究,探索热流控制方法及隐身效果,推导出均匀背景下二维对称截面热斗篷热隐身区域自适应热源分布的通解.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任意对称截面斗篷,自适应热源都能使得扰动后的温度场很好地恢复到背景温度场,达到热隐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n掺杂LiZnN新型稀磁半导体磁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徐建, 杜成旭, 杜颖妍, 贾倩, 刘洋华, 毋志民
计算物理    2018, 35 (6): 711-719.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7767
摘要463)   HTML0)    PDF (12558KB)(154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纯LiZnN、Mn掺杂LiZnN及Li不足和过量时Mn掺杂LiZnN体系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分析体系的电子结构、半金属性和磁电性质.结果表明,Mn的掺入使体系产生自旋极化杂质带,自旋极化率为100%,表现出半金属铁磁性,且形成较强的Mn-N共价键.当Li不足时,Mn-N键的共价性最强,键长变短,体系半金属性明显增强,形成能最低,结构最稳定.Li过量时,体系半金属性消失,表现为金属性,杂质带宽度增大,体系导电能力增强.表明Mn掺杂LiZnN新型稀磁半导体可以通过Mn的掺入和改变Li的含量来实现磁性和电性的分离调控.掺杂体系的基态均为铁磁性,其净磁矩主要由Mn原子贡献,通过海森堡模型计算发现,Li空位可以有效提高体系的居里温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