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计算物理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基本信息
征稿简则
期刊历史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作者登录
下载中心
修稿通知
最新录用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审稿政策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姜培学[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纳米多孔氩薄膜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刘其鑫, 姜培学, 向恒
计算物理 2008, 25 (
4
): 457-462.
摘要
(
270
)
PDF
(314KB)(
1228
)
可视化
利用经典的Lennard-Jones势能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纳米多孔氩薄膜热导率.结果表明,纳米多孔氩薄膜热导率明显小于同温度下纯纳米氩薄膜热导率,并且孔隙率越大热导率减小越多.借助基于并联方法的有效热导率模型,对纳米多孔氩薄膜的热导率随孔隙率的变化进行解释.模拟结果还发现,薄膜内的多孔分布对薄膜的热导率有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微型电阻加热推进器内的传热问题
吕晓辰, 姜培学, 任泽霈, 孙锡九
计算物理 2004, 21 (
1
): 43-48.
摘要
(
276
)
PDF
(306KB)(
1188
)
可视化
分析了微型电阻加热推进器中沸腾的特征以及过热极限温度,分别采用经典的抛物型热传导方程和非傅立叶导热的双曲型模型(C-V模型)、双元相滞后模型(DPL模型)来描述导热过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微型电阻加热推进器中导热过程的初始阶段进行了数值求解.发现非傅立叶模型较傅立叶模型有-定的时间延迟,DPL模型与C-V模型的延迟差别不太大;在加热过程中,加热电阻及其临近的水很快会升至300℃,而大部分水的温度升得较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有内部热源的非稳态导热与自然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耦合问题研究
姜培学, 柯道友, 任泽霈
计算物理 1999, 16 (
3
): 302-308.
摘要
(
380
)
PDF
(371KB)(
17139
)
可视化
采用大型通用计算程序PHOENICS(1.4版本)、并结合虚拟密度法,对有内部热源的非稳态导热与自然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和比较了在直角坐标和贴体坐标下得到的速度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并示出了在两种坐标下发热物质内部靠近中心处的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内含质量源的水工质在加热管道中的紊流对流传质研究
姜培学, Protopopov V S, 任泽霈, 王补宣
计算物理 1997, 14 (
6
): 740-748.
摘要
(
230
)
PDF
(356KB)(
1044
)
可视化
简述了由结晶析出形成内部质量源的数理模型;在常物性条件下,考虑有内部质量源时,对水中的金属腐蚀物杂质在加热管道中的紊流对流传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了内含质量源的紊流对流传质的规律和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超临界压力水在竖直表面上自然对流传热传质分析
姜培学, 任泽霈, 王补宣, В. С. Лротопопов, И. В. Кураева
计算物理 1992, 9 (
3
): 293-302.
摘要
(
245
)
PDF
(657KB)(
1148
)
可视化
本文针对含有金属腐蚀物微粒的超临界压力水在竖直加热表面上自然对流的传热传质耦合问题,在变物性和第一类以及混合边界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求解。揭示了超临界压力下层流自然对流传热和传质的机理,定量地分析了在超临界压力下物性的剧烈变化对传热和传质的影响,给出了计算自然对流传热和传质过程的准则关系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