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Mn掺杂(ZnSe)12团簇物性研究
谢建明, 陈红霞, 庄国策
计算物理    2018, 35 (4): 481-486.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7651
摘要415)   HTML0)    PDF (4641KB)(140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Mn原子单掺杂和双掺杂(ZnSe)12团簇的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质.考虑三种掺杂方式:替代掺杂,外掺杂和内掺杂.比较掺杂团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掺杂还是双掺杂,替代掺杂团簇是最稳定结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对掺杂团簇进行磁性计算.团簇磁矩主要来自Mn原子3d态的贡献,4s和4p态贡献了一小部分磁矩.由于轨道杂化,相邻的Zn和Se原子上产生少量自旋.研究发现:内双掺杂团簇是铁磁耦合,在纳米量子器件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掺杂ZnO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质
陈红霞, 杜思洁, 庄国策
计算物理    2018, 35 (1): 112-118.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7572
摘要386)   HTML0)    PDF (4034KB)(1553)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Ni原子单掺杂和双掺杂(ZnO)12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质.考虑替代掺杂、外掺杂和内掺杂三种掺杂方式.研究发现:不管是单掺杂还是双掺杂,外掺杂团簇都是最稳定结构.Ni原子之间的磁性耦合由直接的Ni-Ni反铁磁耦合和Ni和O原子之间通过p-d杂化产生的铁磁耦合这两种相互作用的竞争来决定.最重要的是,外双掺杂和内双掺杂团簇都存在铁磁耦合,在纳米量子器件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n/C共掺杂ZnS纳米管磁性质研究
陈红霞, 胡小艳, 庄国策
计算物理    2017, 34 (2): 237-244.  
摘要379)   HTML0)    PDF (2335KB)(1409)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Mn原子单掺杂和双掺杂ZnS纳米管的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质.掺杂纳米管的形成能比纯纳米管形成能更低,表明掺杂是个放热过程.掺杂纳米管的能隙远小于纯纳米管能隙.计算结果表明Mn掺杂纳米管趋于反铁磁态.为了获得室温铁磁性,用一个C原子替代一个S原子.发现铁磁态能量比反铁磁态能量低0.454 eV.如此大的能量差表明这类材料中有可能获得室温铁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