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计算物理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基本信息
征稿简则
期刊历史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作者登录
下载中心
修稿通知
最新录用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审稿政策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张立波[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氮化硼纳米管阵列储氢的计算机模拟
张立波, 程锦荣
计算物理 2007, 24 (
6
): 740-744.
摘要
(
297
)
PDF
(225KB)(
1070
)
可视化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常温、中等压强下单壁氮化硼纳米管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重点研究压强、纳米管阵列的管径和管间距对单壁氮化硼纳米管阵列物理吸附储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氮化硼纳米管阵列的储氢性能明显优于碳纳米管阵列,在常温和中等压强下的物理吸附储氢量(质量百分数)可以达到和超过美国能源部提出的商业标准.并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结构与尺寸对碳纳米管物理吸附储氢的影响
程锦荣, 袁兴红, 赵敏, 黄德财, 赵力, 张立波
计算物理 2005, 22 (
1
): 70-76.
摘要
(
282
)
PDF
(472KB)(
996
)
可视化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在298K和10MPa下,系统地研究了碳纳米管及其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量与单壁管的管径、多壁管的层间距和管层数、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和排列方式的关系.发现单壁管的管径等于6nm时,管内的储氢密度达到最大;多壁管的层间距由034nm增大至061或088nm时,物理吸附储氢量明显增大;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等于17nm时,其管外间隙处的储氢密度达到最大,且方阵阵列优于三角阵列;当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大于06nm时,其管外的储氢密度均大于管内的储氢密度.指出合理地选择单壁管的管径、多壁管的层间距、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和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碳纳米管及其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量,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计算机模拟
程锦荣, 闫红, 陈宇, 张立波, 赵力, 黄德财, 唐瑞华
计算物理 2003, 20 (
3
): 255-258.
摘要
(
344
)
PDF
(191KB)(
1320
)
可视化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 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方法
[11]
,系统地研究了锯齿(Zigzag)型单壁碳纳米管(SWNT-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的储氢性能,得到了管径和管长与储氢能力的关系曲线,给出了氢在碳纳米管中的分布,并对碳纳米管储氢能力的表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