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X射线激光全息的理论研究
李敬宏, 彭惠民, 张国平, 雷广玉
计算物理    1997, 14 (S1): 421-423.  
摘要205)      PDF (144KB)(983)   
在对实验室X射线激光空间相干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X射线激光全息的一种可行的原理性光路设计,对无透镜傅立叶变换全息的记录和再现过程进行了理论模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预脉冲打靶提高强激光吸收效率的模拟计算——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Ⅲ)
彭惠民, 张国平, 盛家田
计算物理    1990, 7 (1): 101-107.  
摘要248)      PDF (453KB)(1014)   
在激光聚变中,入射激光的吸收效率的高低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用具有预脉冲的激光束打靶的办法来提高激光的吸收效率,在理论上进行了模拟计算。用一维非平衡辐射流体力学激光打靶程序模拟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给出具有或没有预脉冲的强激光打靶产生的等离子体状态,靶物质对入射激光的吸收效率和激光-X光转换效率。模拟计算用波长1.06μm,脉宽600ps,峰值强度1.5×1012W/cm2的高斯预脉冲照射金平面靶,经过3ns后用峰值强度为3×1014W/cm21014W/cm2的主脉冲打靶,并给出了计算结果。本文还给出了用具有预脉冲的激光束打铁平板靶的计算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强激光与高Z靶的相互作用——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Ⅱ)
彭惠民, 张国平, 盛家田
计算物理    1990, 7 (1): 91-100.  
摘要265)      PDF (565KB)(1261)   
本文用一维非平衡辐射流体力学激光打靶程序JB-19模拟了强激光与高Z的金靶相互作用形成的等离子体状态。考虑的物理过程有:韧致效应,光电离和辐射俘获,电子碰撞电离和三体复合,电子碰撞激发和退激发,线辐射和线吸收以及康普顿散射过程等。用波长1.06μm、脉宽600ps和峰值功率密度3×1014W/cm2的高斯型脉冲辐照厚约20μm的金圆盘靶,计算出的金靶对入射激光的吸收效率和激光-X光转换效率与国外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激光照射中Z薄靶等离子体状态的计算-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Ⅰ)
彭惠民, 张国平, 盛家田, 邵云峰, 张寅春
计算物理    1988, 5 (2): 139-147.  
摘要208)      PDF (499KB)(921)   
本文叙述用一维非平衡辐射流体力学激光打靶程序模拟计算高功率密度(~1013W/cm2)激光照射中Z介质薄靶形成的等离子体状态。考虑的物理过程有轫致、光电离、电子碰撞电离及它们的逆过程,Compton散射过程等。Compton散射采用Fokker-Planck近似;电子和离子热传导采用限流扩散近拟;光子方程采用多群限流扩散近似;用平均原子模型计算布居数。激光的吸收主要考虑逆轫致吸收。用功率密度分别为5×1013W/cm2和1×1014W/cm2,波长0.53μm,脉宽450ps的激光从两面和单面打se薄靶,模拟计算结果与国外的实验结果[1]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平均原子模型研究粒子数反转
彭惠民, 邱玉波, 程引
计算物理    1984, 1 (1): 8-20.  
摘要258)      PDF (691KB)(955)   
本文考察了在高度电离的情况下,平均原子模型速率方程与类氢离子速率方程的等效性。着重研究用平均原子模型速率方程计算粒子数反转,给出了用光电离内壳层电子,通过三体复合到外壳层形成粒子数反转所需的条件和一些计算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