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计算物理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基本信息
征稿简则
期刊历史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作者登录
下载中心
修稿通知
最新录用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审稿政策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李伟[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基于MRT-LB伪势模型的液滴撞击液膜数值研究
连小龙, 陈岳, 李培生, 张莹, 李伟, 刘强
计算物理 2020, 37 (
1
): 79-87.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7985
摘要
(
409
)
HTML
(
8
)
PDF
(7537KB)(
1594
)
可视化
运用改进的格子玻尔兹曼(LB)伪势多松弛多相模型,研究单/双液滴撞击液膜的流动特性.考察单液滴在不同气液相密度比时撞击液膜的发展.随着密度比的减小,冠状水花顶端开始向内弯曲,且底部半径显著减小.在大密度比情况下研究双液滴撞击液膜.结果表明:双液滴撞击液膜有中心射流的形成;液滴水平间距的增大,延缓中心射流的出现,并降低初始中心射流的高度;随
Re
数的增加,中心射流的高度明显增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基于LBM的部分热活跃边界下多孔腔体内自然对流换热
孙金丛, 杜鹏, 李培生, 张莹, 李伟
计算物理 2017, 34 (
5
): 583-592.
摘要
(
439
)
HTML
(
13
)
PDF
(5620KB)(
2293
)
可视化
采用Boltzmann方法模拟部分热活跃边界下的多孔腔体内自然对流,探讨不同热边界布置方案、孔隙度、
Da
数及
Ra
数对其流动传热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
Da
=10
-4
时,腔体内中央出现一个循环流模式,只在
Ra
数很大时孔隙度才对传热有影响;
Da
=10
-2
时,腔体内出现两个循环流,在
Ra
数很小时孔隙度对传热产生强烈的的影响.热活跃边界位置影响腔体内流体对流传热的强度,加热边界布置在底部、而冷却边界布置在顶部(Bottom-Top布置方式),对多孔腔体内对流传热最有利,优于全热边界布置方式的传热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金属电极对有机分子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影响
冷建材, 邹斌, 马红, 李伟
计算物理 2012, 29 (
4
): 585-592.
摘要
(
324
)
PDF
(2206KB)(
1007
)
可视化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金属电极下1,6-己二硫醇和1,4-二巯基苯分子结的非弹性电子隧穿谱,发现非弹性电子隧穿谱对金属电极的变化十分灵敏,并且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振动峰位置和强度与硫原子和金属电极表面的距离密切相关.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和分子与金属成键的情况是影响分子结的非弹性电子输运的重要因素.理论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金属电极和有机分子的耦合能不同导致了谱峰强弱的调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放射性衰变测量区间中计数率的转换和校正
李伟生, 李文新, 尹新民
计算物理 1992, 9 (
S1
): 607-610.
摘要
(
332
)
PDF
(338KB)(
956
)
可视化
提出了一个放射性衰变测量区间中计数率的转换公式,和带计数率校正的拟合多组分衰变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迭代程序。该程序已成功地应用于不同模拟衰变数据和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并与通常使用的不带计数率校正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