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低混杂波高N分量对EAST等离子体电流驱动的影响
刘祖光, 李新霞, 杨明
计算物理    2020, 37 (4): 467-472.  
摘要415)   HTML1)    PDF (3286KB)(919)   
EAST等离子体高约束模运行条件下,在等离子体边缘区域观测到明显的等离子体电流带.在EAST托卡马克装置非圆截面平衡位形下,使用射线追踪方法研究低混杂波高平行折射率N分量对电流驱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N≤-6时,平行折射率分量能够在小半径(0.7 < r/a < 1)区域驱动kA量级的等离子体电流.对于具有台基区、等离子体边缘温度更高的电子温度剖面,驱动电流的位置r/a>0.9.低混杂波朗道阻尼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另外,高N低混杂波在等离子体边缘的功率沉积和电流驱动与电子温度分布和发射谱分布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不同平衡位形下的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
钟翊君, 龚学余, 李新霞, 李景春
计算物理    2016, 33 (4): 447-452.  
摘要474)   HTML0)    PDF (1542KB)(1342)   
在给定的等离子体总电流和中心电流密度条件下,数值求解平衡方程,求出不同拉长比和三角形变因子的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温度、密度、磁场分布,然后通过求解波迹方程和Fokker-Planck方程,分别计算这些位形下的电子回旋波波迹和电流驱动.结果表明:电子回旋波X模从顶部发射时,随着拉长比的增大,波迹会向弱场侧偏移.电子回旋波X模从弱场侧发射时,电子回旋波在等离子体中传播沉积的功率份额随着拉长比的增大而增加,驱动电流位置随着三角形变因子的增大向等离子体中心移动.驱动电流位置随环向和极向发射角的减小向中心移动,对应的电流密度峰值也变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撕裂模非线性演化过程中有理面上的剪切流
李新霞, 路兴强, 龚学余
计算物理    2011, 28 (6): 831-834.  
摘要276)      PDF (238KB)(1290)   
在二维平板几何模型下,利用磁流体力学方程组数值模拟托卡马克装置中双撕裂模非线性演化过程中有理面上剪切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双撕裂模非线性演化的早期阶段,有理面上没有形成明显的剪切流.剪切流主要存在于快速磁重联阶段,随着磁重联的结束而逐渐消失,剪切流的强度和空间分布随磁岛的演化而改变.另外,较大的等离子体电阻加速磁重联,但是对剪切流的强度和变化趋势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