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一类延迟混沌神经网络的鲁棒反同步
孟娟, 王兴元
计算物理    2008, 25 (2): 247-252.  
摘要300)      PDF (280KB)(1141)   
研究一类延迟神经网络的反同步问题.根据Lypunov稳定性理论和Halanay不等式,设计了一类控制器,并从理论上证明该控制器可以实现一类延迟神经网络的反同步.通过对两个典型的延迟混沌神经网络的数值模拟研究,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iley模型的模拟EEG信号的非线性预测和分析
王兴元, 谭贵霖
计算物理    2007, 24 (5): 612-618.  
摘要330)      PDF (419KB)(1130)   
分析Liley模型的模拟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的非线性预测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s,RBF)神经网络预测,利用相图分析和非线性正交预测(Nonlinear Cross-Prediction,NLCP)方法研究模拟EEG信号.结果发现:①RBF神经网络预测的效果要好于非线性预测;②NLCP方法对含有强周期分量的高维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③支持了EEG中存在混沌运动的观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SCS-PRBG的数字流密码
王兴元, 刘威, 李瑞娟
计算物理    2007, 24 (4): 494-498.  
摘要246)      PDF (413KB)(1137)   
针对单混沌系统可能会出现的动力学特性退化的缺陷,基于多混沌系统和开关技术,提出开关控制混沌伪随机比特发生器(Switch Controller Chaos & Pseudo Random Bit Generator,简称SCS-PRBG).通过对SCS-PRBG密钥流及其性能的理论分析,表明该数字流密码具有较好的随机性与安全性,并且在硬件并行计算的环境下可以极大地提高加密速度.实验研究表明本加密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具有扇区非线性和死区的多输入Lorenz系统的滑模控制
王兴元, 刘明
计算物理    2007, 24 (1): 121-126.  
摘要282)      PDF (281KB)(1013)   
设计了具有扇区非线性和死区的多输入不确定Lorenz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在该控制器作用下,受控Lorenz系统可以迅速到达任意目标轨道,且不受输入的扇区非线性和死区、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外部噪声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最后通过对受控Lorenz系统的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基于遍历性的混沌加密新算法
王兴元, 段朝锋
计算物理    2006, 23 (5): 621-625.  
摘要215)      PDF (322KB)(1138)   
分析了E.Álvarez密码系统的加密方法及其弱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遍历性的混沌加密新算法。即以混沌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初始点为密钥,迭代混沌映射以便产生一个比特链,在该比特链中搜索明文分组,记下迭代次数作为密文分组。新算法避免了E.Álvarez密码方案中的若干弱点,增强了密码系统的安全性。最后通过对Logistic映射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新密码系统满足密码学中的混淆和散布特性,并进而阐明了新密码系统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旋转对称的广义Lorenz奇怪吸引子
王兴元
计算物理    2003, 20 (5): 458-462.  
摘要243)      PDF (183KB)(1335)   
阐述了计算微分方程组最大Lyapunov指数的技术,介绍了由一维可观察量计算系统关联维数的方法.利用Lyapunov指数作判据,通过坐标变换,构造了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广义Lorenz奇怪吸引子,分析了奇怪吸引子的运动特征并计算了奇怪吸引子的关联维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FS吸引子的计算机模拟
王兴元, 朱伟勇
计算物理    2000, 17 (4): 407-413.  
摘要264)      PDF (372KB)(1345)   
阐述了迭代函数系(Iterated Function System,用IFS表示)理论及确定性算法。利用计算机对某一IFS的分形吸引子进行模拟,讨论了当参数变化时吸引子的变化规律;根据IFS的分维数定理,求出某些吸引子的分维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物种间心电信号功率谱的对比分析
王兴元, 朱伟勇
计算物理    1998, 15 (5): 581-586.  
摘要297)      PDF (264KB)(1169)   
人体中的混沌对人体提供某种健康的适应性,它是生命在进化过程中选择适应的反映。那么混沌能否成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动力?为此进行了人和犬的心电信号的数据采集实验。通过对大量心电信号的功率谱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心电信号的功率谱分析反映了心脏的总体动态特征,它可能作为一种定量研究心电图的新方法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2)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心脏的运动是混沌的,而在病理状态下则趋向有序;(3)基于人犬对比,首次提出这样的假设,即随着物种的进化,混沌性愈加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