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纳尺度热传导中声子波动行为的物理及建模
刘彬, 黄云帆, 王沫然
计算物理    2024, 41 (6): 746-771.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9000
摘要194)   HTML9)    PDF (28602KB)(308)   

纳尺度热传导因其内在载热声子表现出独特的输运行为, 以及其解决电子器件热管理问题和提升热电转化能力中的巨大潜力, 在近年来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纳尺度热传导理论和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 特别是介绍并讨论了纳尺度相干热传导机制和基于波动和粒子两种图像的研究方法, 以及这些方法在描述载热声子波动行为上的优势和局限。最后, 剖析了纳尺度热传导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以期推动对载热声子波粒二象性的深入理解, 并促进其在关键领域中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支通道内液-液自发渗吸规律研究
郑江韬, 贾宁洪, 胡慧芳, 杨勇, 鞠杨, 王沫然
计算物理    2021, 38 (5): 543-554.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330
摘要228)   HTML1030)    PDF (13527KB)(1346)   

自发渗吸过程中两相界面在分支通道内的破裂和汇合为强非稳态过程, 难以用经典理论及常规数值计算方法准确描述。本文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研究孔隙结构分支通道基本单元内的液-液自发渗吸行为, 对比出入口通道大小、两相黏度差异对液-液自发渗吸行为的影响。入口通道的大小对两相界面破裂进入分支通道内的竞争自发渗吸行为起控制作用, 而两相流体黏度控制了自发渗吸整体行为。本研究为复杂孔隙结构内液-液自发渗吸行为定量表征提供研究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相非牛顿流体驱替过程的格子Boltzmann模拟
谢驰宇, 张建影, 王沫然
计算物理    2016, 33 (2): 147-155.  
摘要475)   HTML6)    PDF (1551KB)(1682)   
将非牛顿流体模型引入多相格子Boltzmann方法(LBM),研究多相非牛顿流体的驱替过程.首先以牛顿流体驱替过程作对照,比较非牛顿流体的驱替特性.然后基于简单结构模型,分析不同界面张力下,非牛顿流体的驱替能力和驱替过程中被驱替相的形态变化规律,揭示界面张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张力在驱替过程中起阻碍作用,其它参数相同情况下,界面张力越低,流体的驱替能力越强.最后,结合四参数随机生长(QSGS)结构生成方法,模拟不同压差、不同界面张力以及不同润湿性条件下多孔复杂结构内的非牛顿多相驱替过程,分析这些参数对过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SMC方法的压力边界条件实现
王沫然, 王金库, 李志信
计算物理    2004, 21 (4): 316-320.  
摘要307)      PDF (261KB)(1294)   
提出了一种实现DSMC压力边界条件的新方法,新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传统"通量法"造成的计算发散问题,又较之"入口平均法"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使用这种方法,对不同压差驱动下等壁温微通道内的气体流动进行了模拟,并与传统的基于连续介质假设的滑移理论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