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致密储层压裂液水锁损害定量评价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潘泉羽, 程林松, 贾品, 胡江鹏, 贾志豪
计算物理    2025, 42 (2): 192-201.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882
摘要39)   HTML0)    PDF (10522KB)(99)   

为定量评价返排阶段致密储层的水锁损害程度, 基于毛管力和相对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关系, 采用达西公式推导压裂液侵入区气水两相流动方程, 建立致密储层返排阶段压裂液水锁损害定量评价模型。利用泰勒展开的非线性求解方法求解返排阶段侵入区含水饱和度、相对渗透率及渗透率损害率。分析压裂液侵入深度、压裂液黏度、排采压差、应力敏感对水锁损害的影响, 并探索水锁损害对产水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排采压差大于毛管力时, 水锁损害开始逐步解除, 并且排采压差越大, 水锁解除程度越高, 水锁损害程度越低。压裂液黏度、侵入深度、应力敏感系数较大时, 返排阶段解除水锁难度较大, 水锁损害程度较高, 最终将导致气藏采收率降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虑水力压裂缝和天然裂缝动态闭合的三维离散缝网数值模拟
杜旭林, 程林松, 牛烺昱, 陈玉明, 曹仁义, 谢永红
计算物理    2022, 39 (4): 453-464.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435
摘要283)   HTML12)    PDF (14728KB)(1084)   

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提出一种可在三维空间中考虑应力状态影响的裂缝动态闭合表征方法。将任意方向裂缝的开度和渗透率考虑为作用在裂缝平面法向有效应力的函数, 同时用裂缝传导率变化表征支撑剂充填的水力压裂缝与被开启的天然裂缝由于油藏开发过程中地层流体压力下降而发生的动态闭合行为。研究表明: 致密油藏开发以缝控储量为主。对压裂水平井进行产能评价时, 裂缝动态闭合会导致产能的部分损失, 其影响不可忽略; 水力压裂缝的支撑剂材料属性及天然裂缝的刚度是其中的主控因素。因此需要增大支撑剂的浓度、粒径大小并改善支撑剂的性质,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裂缝闭合对生产的不利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驱油藏中原油极性物质对吸附和润湿性影响的分子模拟
曹仁义, 黄涛, 程林松, 高占武, 贾志豪
计算物理    2021, 38 (5): 595-602.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316
摘要326)   HTML2054)    PDF (16042KB)(1062)   

为了研究水驱油藏中原油极性物质的吸附机理及其对油藏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构建以石英为代表的砂岩岩石骨架模型,己烷为代表的非极性物质模型和以甲苯、胶质和沥青质为代表的极性物质模型,运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4种原油组分和水分子在砂岩油藏表面竞争吸附过程和润湿状态。结果表明:水与4种原油组分在石英矿物表面竞争吸附时,原油中的非极性物质会比极性物质更加容易脱附。极性物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吸附在矿物表面,非极性的物质会随着时间变化逐渐远离矿物表面。吸附过程中静电力起吸附作用,范德华力起排斥作用。最后结合润湿性实验结果,从机理上解释了不同原油组成对润湿性的影响,即原油组分中极性物质含量越高,胶质沥青质含量越大,岩石表面油湿性越大,且水驱过程中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变化越难。结论对提升水驱油藏采收率影响因素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改进格林元的压裂水平井动态分析方法
方思冬, 王卫红, 吴永辉, 程林松
计算物理    2020, 37 (1): 69-78.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7977
摘要302)   HTML0)    PDF (8864KB)(1156)   
以建立高效的动态分析方法为出发点,以边单元作为求解点,改进传统的格林元方法,减少未知数和求解矩阵维度;并提出基于改进格林元的加密网格加密方法,保证考虑复杂裂缝网络的压裂水平井动态模拟的早期精度.退化模型与半解析解、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基于加密网格的改进格林元方法的准确性和动态分析的高效性.最后进行动态响应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格林元方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动态模拟方法,将求解节点设置在网格的边上可以提高压裂水平井动态模拟的速度;②改进格林元方法的加密基于叠加原理,不需要通过插值近似,其求解精度高.在相同加密网格条件下,基于本文改进格林元方法的加密效果比有限差分加密效果更佳;③复杂裂缝导流能力、改造区渗透率提高倍数、改造区大小等参数对压裂水平井动态特征影响较大,在动态分析和参数反演时,应着重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薄层稠油藏溶剂辅助蒸汽驱产量预测模型
刘昊, 程林松, 杨志军, 黄世军, 李春兰, 张忠义
计算物理    2017, 34 (2): 183-192.  
摘要332)   HTML0)    PDF (3123KB)(1270)   
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将薄层稠油油藏溶剂辅助蒸汽驱生产过程分为蒸汽前缘垂向扩展阶段、蒸汽前缘水平扩展阶段及冷凝水产出阶段.针对每个生产阶段,通过联合质量守恒方程、运动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及溶剂扩散方程得到描述蒸汽前缘扩展和产油量解析模型.能量守恒方程属于典型的第二类Volterra 积分函数,首先对其进行Laplace变换;之后运用半解析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模型的溶剂辅助蒸汽驱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整体误差仅为4%.新模型可以方便简单地分析不同溶剂性能和注采参数对溶剂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油藏微纳米喉道中的边界层特征
田虓丰, 程林松, 曹仁义, 安娜, 张苗怡, 王翊民
计算物理    2016, 33 (6): 717-725.  
摘要581)   HTML0)    PDF (4217KB)(1710)   
通过引入吸引力修正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实现流体和固体的相互吸引作用,模拟纳米喉道中的微尺度流动,探讨边界层的产生机理,结合微圆管实验,定量表征微纳米喉道中边界层的特征,明确微纳米喉道中边界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分子尺度,热运动对速度影响很大;超过分子尺度,压差占主导作用.热运动使粒子在原位置振动,不改变粒子的整体移动方向.随着喉道半径的增大,泊肃叶流动的抛物线特征越来越明显.边界层厚度受压力梯度、喉道半径和流体粘度的影响.当压力梯度增大或流体粘度减小时,边界层厚度增大;当喉道半径减小时,边界层厚度先增大后减小.边界层厚度是导致非线性渗流特征的根本原因.随着边界层厚度增大,非线性渗流特征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表征及流动耦合模型
贾品, 程林松, 黄世军, 田虓丰
计算物理    2015, 32 (6): 685-692.  
摘要324)      PDF (2743KB)(1261)   
针对岩石脆性系数高且发育天然裂缝的储层,提出表征水平井体积压裂形成裂缝网络的三种基本模式,并将渗流过程划分为油藏流动和缝网内部流动.在此基础上,利用势叠加原理导出油藏流动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缝网内部有限导流等式;其次,采用星三角变换法处理人工缝与天然缝的交汇流动;最后,耦合两部分流动矩阵方程得到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表明:当水平井改造段长度一定时,压裂段数与段内分簇数是决定产能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人工裂缝半长和人工缝导流能力,而天然裂缝密度和导流能力对产量影响较小.实例应用表明,实际产油量与模型计算值一致,误差较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多角度人工裂缝线性单元计算方法
方思冬, 程林松, 辛一男, 何聪鸽
计算物理    2015, 32 (5): 595-602.  
摘要487)      PDF (2739KB)(1325)   
考虑各向异性油藏渗透率张量的表征,利用Green函数和拉普拉斯变换建立裂缝流动的一维单元,裂缝的流量分布采用节点线性插值,裂缝内的流动处理为线性积分,耦合地层与人工裂缝的流动,建立有限导流裂缝井底压力的求解方法.结果表明:多裂缝压裂水平井存在压裂裂缝线性流、地层线性流、系统径向流3种流动形态,压裂裂缝条数越多,相同的生产时间,无因次井底压降越小;裂缝条数对流动影响明显.随着裂缝条数的增加,压降变化减小;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有相似的变化.人工裂缝与井筒角度越大,产能越大,当裂缝垂直于井筒时,产量最大;地层最大渗透率方向垂直于人工裂缝时产量最大,平行裂缝时产量最小.当人工裂缝垂直于井筒,并同时垂直于地层最大渗透率方向时,达到最大产量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油藏液测应力敏感性计算模型
田虓丰, 程林松, 李春兰, 李彩云, 张苗怡, 蒋丽维, 侯涛, 李秋, 汪翰林
计算物理    2015, 32 (3): 334-342.  
摘要365)      PDF (3701KB)(1003)   
综合成藏地质学、岩石力学和渗流力学,建立准确可靠的致密油藏考虑边界层、临界喉道和孔喉分布的液测应力敏感性计算模型.由于大庆油田致密油藏孔喉分布范围比长庆油田更窄,导致大庆油田应力敏感性更强,因此大庆油田产能更低.本文从微观角度定量表征了真实油藏中应力敏感性的作用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层高温高压气井临界产量计算模型
艾爽, 程林松, 刘红君, 张晋, 王涛, 张健
计算物理    2015, 32 (3): 327-333.  
摘要346)      PDF (1722KB)(1206)   
基于热膨胀效应和环空体积变化效应这两种环空带压机理,结合气井生产过程中井筒温度-压力分布计算方法,考虑油层套管和油管的许可压力值,建立一个深层高温高压气井临界产量计算模型.运用迭代法求解模型,编制相关程序.结果表明:环空压力与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气井产量越高,井口温度越高,环空压力越大,油套管安全系数越低,因此需要考虑管柱安全性确定临界流量.利用新疆某深层高温高压气井的实际数据进行实例计算,结果可为深层高温高压气井的合理配产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薄油层SAGD开发蒸汽腔发育和生产指标预测
魏绍蕾, 程林松, 黄文君, 张辉登
计算物理    2014, 31 (6): 690-698.  
摘要324)      PDF (3033KB)(1360)   
通过分析现场生产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将薄层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GD)生产中蒸汽腔发育分为横向扩展和向下运移两个过程,并进行简化处理预测SAGD生产指标.联合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周围地层散热模型得到一个描述蒸汽腔发育的综合表达式,该方程属于典型的第二类Volterra积分函数.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对Volterra积分函数进行半解析求解,最终得到不同时刻蒸汽腔发育状态.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CMG Stars的计算结果对比,整体误差小于5%.新模型可以方便简单地预测SAGD生产中蒸汽腔发育过程和生产动态指标,从而确定SAGD生产的极限油藏参数和合理的注采参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然裂缝储层压裂定向井稳态产量的蒙特卡洛计算
张晋, 黄世军, 程林松
计算物理    2014, 31 (5): 567-572.  
摘要255)      PDF (3034KB)(1081)   
针对各向异性天然裂缝储层,蒙特卡洛随机模拟天然裂缝分布,从统计学角度表征天然裂缝参数,根据势叠加原理,把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当成独立的源进行势叠加,考虑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耦合作用,建立压裂定向井稳态产量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蒙特卡洛的天然裂缝模拟能从统计学角度反映产量变化趋势,能快速分析压裂定向井稳态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限导流压裂定向井耦合流动模型
贾品, 程林松, 黄世军, 方思东
计算物理    2014, 31 (5): 559-566.  
摘要437)      PDF (2146KB)(1008)   
考虑人工裂缝、斜井筒和地层中的耦合流动,将压裂定向井的流动分为地层向裂缝渗流、裂缝内流动和斜井筒变质量管流.采用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建立地层中势分布和渗流数学模型.应用边值理论,将人工裂缝面离散为裂缝网格,并与斜井筒变质量管流模型进行耦合,建立有限导流压裂定向井耦合流动数学模型,并形成相应的迭代算法.应用分析表明:该模型与Prats图版法相比,对于垂直缝吻合度较高;裂缝导流能力和井斜角对产量及裂缝面压力分布影响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注蒸汽井筒沿程热物性参数及热损失新算法
顾浩, 程林松, 黄世军
计算物理    2014, 31 (4): 449-454.  
摘要304)      PDF (972KB)(1253)   
基于干度的定义,对传统蒸汽干度方程进行改进,计算井筒热损失速率时,既按深度分段又按注汽时间分段,并采用Hasan等提出的两相流漂移流动模型计算井筒压力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用新算法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吻合很好,比传统的Beggs-Brill算法更准确.另外,在相同井深处,随着注汽时间的延长,蒸汽压力、温度和干度几乎不变,但是热损失速率逐渐降低.新算法为准确计算井筒热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虑动半径和粘度变化的稠油非牛顿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罗艳艳, 程林松, 黄世军
计算物理    2011, 28 (6): 869-874.  
摘要275)      PDF (629KB)(1060)   
针对稠油非牛顿特征,在Bingham流体渗流方程基础上,通过对动半径和粘度进行表征,建立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动半径变化和粘度变化的非牛顿稠油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完善Bingham型稠油渗流数学模型.通过空间、时间离散差分及Matlab数值计算,得到非牛顿稠油非稳态渗流地层压力分布.结果表明,相同产量下,随启动压力梯度增大,动半径向井方向移动;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压降曲线越陡,相应近井压降越大;相同启动压力梯度下,产量越大,不同吞吐周期压力差距越大.将半径和粘度动态变化相结合,弥补了现行非牛顿稠油渗流数学模型的-个缺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裂缝性油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
程林松, 皮建, 廉培庆, 黄世军
计算物理    2011, 28 (2): 230-236.  
摘要331)      PDF (329KB)(1142)   
根据裂缝性油藏水平井渗流特征,将渗流区域等效为近井区域和远井区域.远井区域视为连续均匀介质.在近井区域,基于势叠加、镜像反映原理和微元线汇思想,建立考虑天然裂缝和水平井生产段共同渗流的耦合模型.组合两个流动区域得到裂缝性油藏水平井产能评价模型,并进行求解.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裂缝之间的干扰,用建立的模型计算的水平井产能小于用理论公式计算的水平井的产能,与实际产能比较接近;随着裂缝密度增加,产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井筒与油藏耦合的非稳态模型
廉培庆, 程林松, 曹仁义, 黄世军
计算物理    2010, 27 (2): 203-210.  
摘要338)      PDF (378KB)(1278)   
推导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压裂水平井井筒与盒式油藏耦合的非稳态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模型考虑摩阻和加速度的影响,并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约束条件.实例计算表明,压裂水平井的流动可分为非稳态阶段和拟稳态阶段.在非稳态阶段,各条裂缝的产量相差不大,总产量随着裂缝条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在拟稳态阶段,两端裂缝产量高于中部裂缝的产量.受摩阻和加速度压降的影响,空间上位置对称的裂缝在流量上呈现不对称性.井筒内压力损失的存在将使水平井的产量降低,并使井筒内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在最小井底流压的基础上固定流量时,裂缝条数越多,稳产期也越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注蒸汽井井筒内参数计算新模型
倪学锋, 程林松, 李春兰, 安九泉
计算物理    2005, 22 (3): 251-255.  
摘要269)      PDF (282KB)(1728)   
从动量定理角度出发建立求解蒸汽压降方程,而从能量守恒角度出发建立求解蒸汽干度变化的方程,采用节点分析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对模型求解.计算过程中借鉴传统的气液两相流Beggs-Brill方法计算水蒸汽混合物的物性参数.通过对辽河油田齐40块和杜80块10口井井筒的压力、温度和干度分布计算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弱凝胶调驱数值模拟
徐兵, 程林松
计算物理    2005, 22 (2): 163-170.  
摘要292)      PDF (325KB)(1325)   
以组分模型为基础,结合黑油模型的推导方式,建立了三维三相八组分的弱凝胶调驱的数学模型,模型中综合考虑了重力、毛管力、流体和岩石压缩性等各种影响因素.在模型的求解上采用了改进的IMPES方法即隐式求解压力,高阶显式求取饱和度的方法进行求解,以此提高饱和度求解的精度,并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对弱凝胶体系的调驱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稠油油藏蒸汽-泡沫驱油数值模拟方法
程林松, 肖双爱
计算物理    2003, 20 (5): 463-466.  
摘要332)      PDF (232KB)(1347)   
以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结果为基础,对稠油油藏蒸汽 泡沫驱的渗流机理及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常规热采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蒸汽泡沫驱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蒸汽泡沫驱的新热采模型,拓展了热采模型的应用范围.模型中考虑了表活剂浓度、非凝析性气体含量、地层非均质性等影响因素.针对辽河高升油田高二、三区高3456井组油层埋藏较深、油层有效厚度较大的特点,对蒸汽泡沫复合驱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其敏感因素及其可行性,并对蒸汽泡沫复合驱提高厚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