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特低渗透油藏面积井网见水时间计算
何聪鸽, 范子菲, 许安著, 方思冬, 李博凯
计算物理    2016, 33 (2): 190-196.  
摘要279)   HTML0)    PDF (619KB)(1155)   
特低渗透油藏在水驱开发过程中常表现出渗透率各向异性和流体非达西渗流特征,运用非达西渗流公式及流线积分法,得到特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反九点井网和菱形反九点井网在油水两相非活塞式驱替条件下的油井见水时间.计算长庆鄂尔多斯盆地某特低渗透油藏井网见水时间,结果与实际动态符合较好.分析油水黏度比、渗透率各向异性及启动压力梯度对油井见水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水黏度比越大,油井的见水时间越早;当菱形反九点井网长轴方向井距与短轴方向井距之比与渗透率各向异性强度大致相等时,长轴方向与短轴方向上的角井能实现均衡驱替;启动压力梯度延缓了油井的见水时间,且生产井距越大,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越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顶油藏油气界面移动距离的计算
张安刚, 范子菲, 宋珩
计算物理    2015, 32 (4): 469-474.  
摘要291)      PDF (964KB)(1099)   
针对带地层倾角的气顶油藏,利用跟踪质点的拉格朗日法描述油气界面移动的力学特性;借助油气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组,并假设油气界面呈平直线移动,求解气井和油井单独定流量生产时的油气界面移动;将计算模型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油气界面上气相势的下降要比油相势大很多;油井单独生产时,油气界面偏向油井方向移动,而气井单独生产时,油气界面偏向气井方向移动;合理的控制采油采气速度,可以较好地保持油气界面的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