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丙烯醛在外电场中的解离性质
周卓彦, 刘玉柱, 陈宇, 张昕阳, 孙卓怡
计算物理    2021, 38 (6): 722-728.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331
摘要254)   HTML20735)    PDF (8126KB)(1157)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在6-31G+(d,p)基组上,讨论C3H4O气体分子在受到外加电场(-10.28 V·nm-1~10.28 V·nm-1)作用时的结构特征和解离特性。计算发现,沿分子共轭单键的方向电场增强时,总能量增大,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的键长减小,碳氧双键键长增大,偶极矩减小;能隙EG增加,红外吸收峰在不同的频率分别发生红移和蓝移,同时IR强度发生变化。分子解离性能表现为:势能壁垒随着外电场增大而降低,达到25.71 V·nm-1时势能壁垒几乎消失,解离能随着电场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在电场作用下解离难度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C3H4O气体分子或含有该成分的混合物在外电场下的解离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缝洞型油藏油井产量预测
周于皓, 刘慧卿, 祁鹏, 赵萌, 陈宇
计算物理    2018, 35 (6): 668-674.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7754
摘要496)   HTML2)    PDF (7038KB)(1565)   
利用神经网络的强大非线性映射和拟合能力,构建神经网络产量预测模型,并针对油田生产数据的高误差、易缺省等特性和曲线拟合预测不易收敛的情况,提出了训练数据集扩充方法和改良的均方误差损失函数.在拟合油井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AGD循环预热储层温度分析模型
祁鹏, 刘慧卿, 庞占喜, 刘化普, 陈宇
计算物理    2018, 35 (1): 64-70.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7583
摘要354)   HTML2)    PDF (1694KB)(1542)   
根据矿场实际生产条件,综合考虑沿水平井方向和径向方向的热传导以及水平井部分深入储层的生产特点,建立三维热传导物理模型,并通过无因次化、Laplace变换、分离变量法及Stehfest数值反演等手段进行详细求解.所得结果与CMG软件计算结果吻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无因次加热温度与无因次加热时间和无因次加热量的关系,得出径向距离越小、所需加热时间越短,后期所需加热量越多;径向距离越大、开始升温越晚,所需热量越大的结论.所得图版可用于预测相应温度下所需的加热时间和所需的总加热量,为SAGD循环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声发动机的格子气模拟
刘旭, 陈宇, 张晓青
计算物理    2004, 21 (6): 501-504.  
摘要288)      PDF (321KB)(1194)   
在传统的9-bit格子气模型中引入了温度区的概念,并应用于热声发动机的模拟研究.利用改进后的格子气模型,模拟了热声谐振管中的自激振荡和二维温度场的分布及温度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同时,对热声板叠的长度和在声场中的位置对声幅的影响也进行了数值研究,所得结果对板叠的优化设计是有价值的.通过对模拟和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热声机格子气模型的有效性,表明格子气方法适用于热声模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计算机模拟
程锦荣, 闫红, 陈宇, 张立波, 赵力, 黄德财, 唐瑞华
计算物理    2003, 20 (3): 255-258.  
摘要344)      PDF (191KB)(1320)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 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方法[11],系统地研究了锯齿(Zigzag)型单壁碳纳米管(SWNT-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的储氢性能,得到了管径和管长与储氢能力的关系曲线,给出了氢在碳纳米管中的分布,并对碳纳米管储氢能力的表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维谐振腔中声驻波的格子气仿真
李根强, 陈宇, 马洪波
计算物理    2000, 17 (4): 395-400.  
摘要283)      PDF (209KB)(1274)   
引入带温度的9_Bit正方形格子气自动机模型,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声源并激发平面波,在二维谐振腔中建立了声驻波场。该模型能够动态地反映声波的建立和演化过程,为进一步模拟分析热声效应等物理过程提供了可视化的有力工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