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旋转筒内黑索今和铝颗粒混合与分离的计算机模拟
黄德财, 陆明, 赵省向
计算物理    2011, 28 (3): 445-450.  
摘要326)      PDF (554KB)(755)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旋转圆筒内黑索今和铝二元颗粒体系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混合均匀度与填料方式无关.当圆筒壁无挡板时,圆筒的旋转可以使黑索今和铝颗粒发生相分离现象,当有挡板时,可以增加混合效应.另外,对上述混合与分离现象给予了一定的理论解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构与尺寸对碳纳米管物理吸附储氢的影响
程锦荣, 袁兴红, 赵敏, 黄德财, 赵力, 张立波
计算物理    2005, 22 (1): 70-76.  
摘要249)      PDF (472KB)(697)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在298K和10MPa下,系统地研究了碳纳米管及其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量与单壁管的管径、多壁管的层间距和管层数、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和排列方式的关系.发现单壁管的管径等于6nm时,管内的储氢密度达到最大;多壁管的层间距由034nm增大至061或088nm时,物理吸附储氢量明显增大;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等于17nm时,其管外间隙处的储氢密度达到最大,且方阵阵列优于三角阵列;当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大于06nm时,其管外的储氢密度均大于管内的储氢密度.指出合理地选择单壁管的管径、多壁管的层间距、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和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碳纳米管及其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量,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计算机模拟
程锦荣, 闫红, 陈宇, 张立波, 赵力, 黄德财, 唐瑞华
计算物理    2003, 20 (3): 255-258.  
摘要287)      PDF (191KB)(963)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 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方法[11],系统地研究了锯齿(Zigzag)型单壁碳纳米管(SWNT-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的储氢性能,得到了管径和管长与储氢能力的关系曲线,给出了氢在碳纳米管中的分布,并对碳纳米管储氢能力的表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