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迎, 熊庄, 汪振新. 精确简洁解析的原子组态相互作用波函数的计算[J]. 计算物理, 2013, 30(2): 296-302. |
[2] |
康玲玲, 刘廷禹, 张启仁, 徐灵芝. 含色心BaMgF4晶体电子结构的研究[J]. 计算物理, 2011, 28(3): 451-455. |
[3] |
陈霞, 唐晨. 量子力学基态能量计算的改进蚁群优化算法[J]. 计算物理, 2010, 27(4): 624-632. |
[4] |
吴大鹏, 门福殿, 刘慧. 用F-G-H方法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基态性质[J]. 计算物理, 2009, 26(6): 942-948. |
[5] |
郑文礼, 李志文, 孙艳秀, 李春江. 双电子平面量子点基态能量的计算[J]. 计算物理, 2008, 25(5): 617-622. |
[6] |
惠萍. 利用B-splines特性计算PbS量子点中的激子基态能量的量子尺寸效应[J]. 计算物理, 2007, 24(6): 753-756. |
[7] |
姚雯, 赵桂萍, 王双虎. 基于变分原理的自适应方法在统一坐标系中的应用[J]. 计算物理, 2007, 24(5): 512-518. |
[8] |
郭永辉, 段耀勇, 蒯斌. 等离子体非相对论性平均原子模型中类氢波函数[J]. 计算物理, 2007, 24(4): 487-493. |
[9] |
郭志权, 王开明, 王宏德, 郭秋, 于永新, 高首山. H3正三角形和H4正四面体结构的变分计算[J]. 计算物理, 2006, 23(2): 158-164. |
[10] |
吴俊芳, 张淳民. 自旋梯可积模型的研究[J]. 计算物理, 2006, 23(2): 189-192. |
[11] |
徐茂林, 邱钧, 范惠荣, 张兆田, 李兴东. 用一种新滤波函数作CT图像局部重建[J]. 计算物理, 2004, 21(3): 362-368. |
[12] |
靳奉涛, 曾交龙, 袁建民. FeXXI离子电偶级、磁偶极及电四极跃迁振子强度的计算[J]. 计算物理, 2002, 19(5): 419-422. |
[13] |
柏晶瑜, 徐祥德, 刘瑞云. 对晴空TBB资料的变分订正在青藏高原地温研究中的应用[J]. 计算物理, 2001, 18(4): 298-302. |
[14] |
张中明, 熊烨. BN、BH分子辐射带系的Franck-Condon因子计算[J]. 计算物理, 1998, 15(3): 343-348. |
[15] |
周忠源, 吴承埙, 丁培柱. 关于波函数模方逐步归一化修正的注记[J]. 计算物理, 1997, 14(S1): 431-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