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计算物理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基本信息
征稿简则
期刊历史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作者登录
下载中心
修稿通知
最新录用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审稿政策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刘成安[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聚变-裂变混合堆系统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及其设计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刘成安, 师学明
计算物理 2010, 27 (
3
): 433-438.
摘要
(
251
)
PDF
(309KB)(
1086
)
可视化
简要描述聚变-裂变混合堆在长期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着重计算分析具有不同类型的聚变堆芯和包层的混合堆生产电能和可裂变核燃料的能力,研究不同类型聚变-裂变混合堆与其支持的卫星堆(如压水堆)组合燃料循环系统生产电能的能力.指出以天然铀或贫化铀为燃料,水冷却的包层设计是一种经济可行、技术风险较小的设计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核爆氘能发电爆室设计中的物理问题
刘成安
计算物理 2008, 25 (
1
): 15-21.
摘要
(
278
)
PDF
(379KB)(
1057
)
可视化
对10 kt TNT级核爆氘能发电爆室设计中的物理问题作初步分析.估算热载体钠的最低用量,分析影响钠汽化的物理因素及对阻尼核爆击波的作用.对爆室中核爆非静态过程——冲击波对爆室外壳的作用强度及爆室外壳对核爆击波耐受能力作定性的评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以中子作外源的假想核弹头主动探测
伍钧, 刘成安, 胡思得, 张本爱, 田东风
计算物理 2003, 20 (
1
): 71-75.
摘要
(
242
)
PDF
(157KB)(
1163
)
可视化
通过对不同入射能量的中子在假想的核弹头中的输运计算,分析了弹头中的裂变材料芯部的核裂变、各层对中子的吸收和(
n
,
xn
)反应以及出壳中子随角度的变化,论证了以外中子源(不随时间变化的外源)对弹头作主动探测的可行性.通过对14 1MeV脉冲中子源和产生的缓发中子在模型中的输运计算,分析了用脉冲外中子源产生的缓发中子探测核弹头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非线性迭代解析节块方法的数值稳定方法
傅学东, 刘成安
计算物理 2001, 18 (
2
): 111-114.
摘要
(
257
)
PDF
(126KB)(
1253
)
可视化
针对非线性迭代解析节块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数值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并给出了数值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出壳γ射线特征能谱作为弹头指纹的可行性计算分析
伍钧, 刘成安, 任捷
计算物理 1997, 14 (
S1
): 530-534.
摘要
(
189
)
PDF
(142KB)(
1145
)
可视化
通过对核弹头部件中核材料自发衰变γ射线输运过程的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核弹头有不同的出壳γ射线能谱形状,研究泄漏γ射线特征能谱作为核弹头指纹的可行性。还通过对高能和低能γ射线穿透谱的比较,分析球壳的厚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介质运动对中子输运的影响及计算研究(二)——高速运动介质中中子输运问题
刘成安, 黄文凯, 田东风
计算物理 1996, 13 (
3
): 305-309.
摘要
(
274
)
PDF
(182KB)(
1031
)
可视化
对高速宏观运动介质中的中子输运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建立了方程,编制了程序。以一个理想的高超临界系统为例,在给定的系统速度场下作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介质宏观运动对系统反应性(中子增长时间常数)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介质运动对中子输运的影响及计算研究(一)——核热运动效应对中子输运的影响
田东风, 纳忠杰, 刘成安
计算物理 1996, 13 (
3
): 300-304.
摘要
(
274
)
PDF
(188KB)(
1141
)
可视化
主要研究在高温条件下,靶核的热运动对中子核反应截面数据的影响。重点讨论Breit-Wigner单能级和多能级以及不可辩区等共振截面的Doppler展宽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惯性约束聚变-裂变混合堆及其包层中子学设计
刘成安, 刘忠兴
计算物理 1994, 11 (
3
): 303-308.
摘要
(
306
)
PDF
(360KB)(
1030
)
可视化
对惯性约束混合堆的功率循环,氚钚生产的燃料循环和混合堆作为聚变能源的前期应用的可能性作了简要的介绍。对快裂包层和抑制裂变包层作了初步的中子学研究设计,指出了其优缺点和应用的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聚变-裂变混合堆快裂变包层与抑制裂变包层的比较
刘成安
计算物理 1993, 10 (
1
): 20-24.
摘要
(
238
)
PDF
(315KB)(
1001
)
可视化
以生产核燃料为主要目的的聚变-裂变混合堆包层,可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快裂变包层和抑制裂变包层。它们各具有其长处和不足。本文以两个典型的包层结构为例,作了快裂变包层和抑制裂变包层的中子学计算和对比分析。其结果可作为包层选型设计及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分析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多维中子学的计算研究
刘成安, 刘朝芬, 黄正丰, 刘忠兴
计算物理 1992, 9 (
3
): 274-278.
摘要
(
389
)
PDF
(303KB)(
994
)
可视化
本文对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固体增殖剂包层的中子学行为进行了一维、二维和三维计算分析和比较。为了便于模拟复杂的托卡马克环形体的几何形状,采用了蒙特卡罗方法程序MCNP作中子-
γ
光子耦合输运计算。核参数用了随能量连续变化的截面数据,从而避免了群常数制作及自屏效应带来的误差。重点分析了多维几何中造氚率、造钚率及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比较了一维、二维和三维积分量的计算结果。指出了一维计算结果的作用和局限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限流扩散理论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刘成安, 黄文凯
计算物理 1986, 3 (
1
): 56-64.
摘要
(
204
)
PDF
(471KB)(
931
)
可视化
对几种典型的限流扩散理论的局限性与含时间吸收项的渐近扩散理论的长处作了分析和数字计算比较。结论是,理论上所导出的限流扩散方程,虽然形式上解决了中子迁移的限流问题,但由于理论推导中所作的假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使限流过度;而带有时间吸收项的渐近扩散理论避免了上述的局限性,因而它对中子迁移问题的描述优于限流扩散理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