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计算物理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基本信息
征稿简则
期刊历史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作者登录
下载中心
修稿通知
最新录用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审稿政策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李延欣[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金刚石薄膜生长条件气相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董夏兰, 李延欣, 孙家钟
计算物理 1996, 13 (
4
): 439-444.
摘要
(
272
)
PDF
(239KB)(
984
)
可视化
建立一个金刚石薄膜生长条件下气相反应的化学模型,并对之进行了基于第一原理的动力学反应速度常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所预言的气相浓度分布与实验定性一致,温度下限与实验的衬底表面温度定量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以气相氢原子活化金刚石附氢(111)面的分子轨道方法研究
荣垂庆, 李延欣, 丁培柱
计算物理 1996, 13 (
2
): 227-231.
摘要
(
230
)
PDF
(435KB)(
887
)
可视化
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条件下,金刚石附氢表面脱氢势垒的大小是金刚石薄膜生长动力学的重要理论参数,前人用不同方法对该势垒值的计算给出了很不一致的理论结果。本文应用多种分子轨道方法对金刚石附氢(111)面的脱氢势垒进行了系统研究,比较了各方法计算的过渡态结构,给出了经修正的理论预言值,并论证了不同分子轨道方法计算结果的优劣,评价了前人不相一致的理论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金刚石(Ⅲ)面与甲基的相互作用势与基底模型的关系
刘波, 李延欣, 钱兴中,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4, 11 (
4
): 425-428.
摘要
(
293
)
PDF
(284KB)(
952
)
可视化
利用Am1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研究了金刚石(Ⅲ)清洁、附氢表面的不同模型与甲基的相互作用势的差别,从中发现各种近似因素对势曲线的影响,进而为用分子簇模型模拟表面,研究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动力学机制以及更广泛的吸附问题,提供了一种依据。结果表明,基底表层原子的重新定位和表两层原子的驰豫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表面的状态。但考虑到计算费用,后者更省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分子积分中辅助函数的任意精度计算(Ⅱ)——用向前递推方案计算第一类变型球Bessel函数
李延欣, 董夏兰,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2, 9 (
S2
): 717-718.
摘要
(
302
)
PDF
(183KB)(
905
)
可视化
关于辅助函数I
μ
(
x
)的任意精度计算要求实现对该函数的向前递推方案的充分运用。采用我们建立的I
μ
(
x
)函数的不等式,本文找到了满足这一要求的判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分子积分中辅助函数的任意精度计算(Ⅰ)——用向前递推方案计算不完全Gamma函数
李延欣, 董夏兰,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2, 9 (
S2
): 714-716.
摘要
(
289
)
PDF
(207KB)(
951
)
可视化
本文给出
v
∈[0,∞)和
z
∈(-∞,0]时标准不完全Gamma函数的两个基本不等式。由此出发,推导出这种函数向前递推方案的误差规律。此误差规律所预计的相对误差与数值实验给出的相对误差下限在
v
与
z
的定义域内几乎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斯莱特型轨道双中心双电子积分计算方法的优化
李延欣, 董夏兰,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2, 9 (
1
): 6-14.
摘要
(
491
)
PDF
(549KB)(
1116
)
可视化
本文讨论了复型斯莱特轨道(STO)对双中心库仑积分、混合积分和交换积分计算公式的优化。通过对上述公式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其涉及到的辅助函数的误差分析,得到了实现精度与速度最佳平衡的部分近似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