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硅中硼离子注入的带电缺陷动力学模拟
李鹏迪, 刘俊, 郑淇蓉, 张传国, 李永钢, 张永胜, 赵高峰, 曾雉
计算物理    2021, 38 (3): 361-370.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245
摘要382)   HTML898)    PDF (2331KB)(1394)   

为准确描述硼离子注入硅后缺陷/杂质的动力学物理过程,获得硼浓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行为,构建一个跨尺度带电缺陷动力学模型,考虑离子注入缺陷的产生及其演化的多种微观过程,包括缺陷电荷态和带电缺陷间的反应、硼-自间隙团簇(BICs)演化以及缺陷与载流子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模拟得到与实验一致的硼浓度深度分布。结果表明:BICs对硼浓度的深度分布起主要作用,而间隙硼(BI)导致硼浓度分布向深处扩展;计及缺陷的不同电荷态修正自间隙(I)和硼间隙(BI)的扩散系数,从而更准确地描述硼浓度分布。模型揭示了硼离子注入硅发生的物理过程和微观机理,证明BICs和缺陷真实的电荷态是描述硼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为半导体器件制造与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细颗粒碰撞作用规律的数值模拟
孙少伟, 邓小良, 赵美成, 李鹏, 徐锐, 余国锋, 陈本良, 任波, 江丙友, 卢薇, 齐福刚, 祝文军, 曹良志, 欧阳晓平, 袁亮
计算物理    2019, 36 (6): 631-640.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103
摘要403)   HTML222)    PDF (7402KB)(1287)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微细颗粒(直径小于100 μm)碰撞规律进行研究.首先采用离散元模拟,基于改进的硬球模型,探索在流场作用下,微细颗粒的初始速度、表面能、尺寸、质量浓度和风速对微细颗粒之间的结合性碰撞及非结合性碰撞的影响,同时考虑微细颗粒团聚及沉降的物理运移过程,得出不同初始条件下微细颗粒碰撞频率的演化规律.最后进行物理实验,发现模拟得到的碰撞频率与实验得到的微细颗粒自沉降特征相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旋阻挫三角链的热容量
董会宁, 李乾春, 李鹏, 郭龙飞, 游波
计算物理    2014, 31 (2): 243-246.  
摘要331)      PDF (675KB)(1183)   
采用Jordan-Wigner变换和Bogoliubov理论研究三角链的热容量.结果表明,在无外磁场条件下,系统的热容量随阻挫强度的增加双峰结构逐渐消失,这是由于系统二聚化态的反铁磁热力学激发.当阻挫为0.2并加入外场时,系统的热容量曲线的双峰结构消失,这是由于系统长程磁有序的产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耦合FE/WB法在声分析中的应用
彭伟才, 何锃, 李鹏
计算物理    2009, 26 (3): 396-402.   DOI: 10.3969/j.issn.1001-246X.2009.03.009
摘要319)      PDF (360KB)(1205)   
简要描叙FE法(finite element method)和WB法(wave based method)的理论背景以及耦合FE/WB法的数学基础.耦合FE/WB法利用两者的优势——FE法的广泛应用和WB法的高收敛特性,将FE模型中较大且几何简单的部分采用WB法代替.耦合模型具有相对较少的自由度.对于较高的频率还可以进行细分得到更高的计算精度,并利用模态缩减法进一步减少自由度数.数值算例结果表明,该耦合方法有潜力覆盖中频段的声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蒙特卡洛模拟漫辐射时两种确定表面发射方向方法的比较
李鹏, 肖泽娟, 程惠尔
计算物理    2006, 23 (4): 457-460.  
摘要219)      PDF (235KB)(1106)   
介绍一种有效的确定能束发射方向的方法——切球法.分析传统方法和切球法确定发射方向的原理及实施过程,说明切球法更为方便.采用2种方法对一简单的几何模型的角系数进行蒙特卡洛计算,所得结果与文献中积分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了切球法的可行性,计算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同时对2种方法的计算耗时进行比较,切球法可以节省计算时间.将切球法应用到复杂系统中其优越性将会得到更加充分体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