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Ⅱ型超新星铁星核质量对瞬发爆炸的影响
王贻仁, 谢佐恒, 汪惟中, 张锁春
计算物理    1997, 14 (S1): 547-549.  
摘要248)      PDF (134KB)(1096)   
提出了将反弹冲击波在Ⅱ型超新星(SNⅡ)外星核区传输中的光裂解损耗看成为一个可调参量,用构造SNⅡ"瞬发爆炸模型"的方法研究前身星铁星核质量对SNⅡ瞬发爆炸的影响。并且给出了可发生SNⅡ瞬发爆炸的铁星核质量的范围。对WW(1993)SNⅡ前身星模型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铁星核质量过大,它们都不大可能发生瞬发爆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关超新星爆发计算中人为粘性的数值实验
谢佐恒, 张锁春, 汪惟中, 王贻仁
计算物理    1996, 13 (3): 341-349.  
摘要302)      PDF (292KB)(997)   
通过对同一个前身星模型"WW88",选取三种基本不同形式的人为粘性项的八种不同的情况,作超新星坍缩和爆发的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其数值实验的结果来研究人为粘性在超新星爆发计算中所起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义相对论对超新星星核坍缩的影响
王贻仁, 姚进, 汪惟中
计算物理    1992, 9 (S1): 649-653.  
摘要155)      PDF (391KB)(1124)   
随着物态方程的发展,超新星星核可坍缩至核密度以上。广义相对论(简记GR)显示出重要的影响。GR效应使内星核坍缩至更高的密度,陷入更深的势阱,释放更大的能量。但GR的内星核较非广义相对论(简记NR)的内星核小。冲击波形成地点离星核边界较远,冲击波传输途径中光裂解损耗增加。中心密度达最大时,GR过程和NR过程两坍缩速度曲线相交点(静止质量坐标略大于NR声速点坐标)以内,GR坍缩速度分布高于NR的相应值。而于相交点之外,GR坍缩速度、密度分布皆低于NR相应值。这对于反弹冲击波的传播是有利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态方程与超新星爆发
王贻仁, 李鸿, 姚进, 汪惟中
计算物理    1990, 7 (3): 321-331.  
摘要286)      PDF (688KB)(1397)   
在J.Cooperstein的物态方程中,参量θ(核密度与饱和核密度之比)方程对其根有一定的限制,我们从零温近饱和密度的核子压强公式出发得到一个核子内能公式,用此公式取代J.Cooperstein所用之核子内能表达式,则物态方程中θ方程对根的限制将被消除。以15M之WZW模型为初始模型,用我们的物态方程对引力坍缩、冲击波形成及其传播的流体动力学做了计算。在高于饱和密度之核物质区适当软化物态方程,则星核区引力结合能的释放将有所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态方程对恒星星核区坍缩的影响
王贻仁, 李鸿, 姚进, 汪惟中
计算物理    1989, 6 (3): 257-267.  
摘要254)      PDF (707KB)(1179)   
本文对物态方程BBAL和EOS(1)的特性作了对比分析,在低密度区(ρ<2×1010gcm-8),二物态方程的中子,质子化学势有显著差别,这导致了它们的自由核子丰度的巨大差别。考察了有限温度修正与"零温近似"平衡关系式的差异,有限温度修正(热效应)对自由中子、质子化学势影响较小,但对平均重核质量数、电荷数有较大影响。以质量为15M恒星演化模型为初始模型,用上述二物态方程从星核坍缩起动至反弹前过程作了计算。虽然低密度区二物态方程之自由核子丰度相差很大,但星核坍缩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而将每一物态方程的有限温度修正和"零温近似"用于坍缩计算,其结果相差较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