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Si11+离子能级和振子强度
闫公敬, 周忠源,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9, 16 (6): 642-645.  
摘要228)      PDF (162KB)(1049)   
用组态相互作用程序CIV3 计算了Si11+离子能级和振子强度。在计算中,考虑了一个电子保持在1s 轨道上,其余两个电子各种布居组态的组态相互作用。这种方法大大地改善了振子强度的计算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n22+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
张宪忠, 周忠源, 潘守甫, 孙家钟
计算物理    1996, 13 (2): 213-216.  
摘要244)      PDF (271KB)(970)   
采用Coulomb-Born交换近似,在Z标度类氢模型下计处了‘水窗’波段Mn22+离子精细结构能级的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为了更有效地考虑碰撞过程中电子的关联和相对论效应,在计算中对有效核电荷的计算作了修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条形靶激光等离子体复合特性的理论研究
周忠源, 胡圣勇, 丁培柱,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5, 12 (1): 84-94.  
摘要183)      PDF (648KB)(951)   
报导一个条形靶激光等离子体的计算程序JLULP1,并首次用此程序研究了条形Si靶激光等离子体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性及其与靶形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条形靶产生的激光等离子体比圆柱形靶产生的激光等离子体更有利于三体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刚石(Ⅲ)面与甲基的相互作用势与基底模型的关系
刘波, 李延欣, 钱兴中,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4, 11 (4): 425-428.  
摘要293)      PDF (284KB)(952)   
利用Am1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研究了金刚石(Ⅲ)清洁、附氢表面的不同模型与甲基的相互作用势的差别,从中发现各种近似因素对势曲线的影响,进而为用分子簇模型模拟表面,研究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动力学机制以及更广泛的吸附问题,提供了一种依据。结果表明,基底表层原子的重新定位和表两层原子的驰豫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表面的状态。但考虑到计算费用,后者更省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矩阵程序包和电子碰撞电离的计算程序
钱兴中,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4, 11 (3): 375-378.  
摘要234)      PDF (269KB)(1132)   
讨论如何利用Berrington等人编制的R-矩阵程序包(1978)中的现有资源,根据电子碰撞电离的R-矩阵理论,在库仑-玻恩近似下续编电子碰撞电离的计算程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积分中辅助函数的任意精度计算(Ⅱ)——用向前递推方案计算第一类变型球Bessel函数
李延欣, 董夏兰,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2, 9 (S2): 717-718.  
摘要302)      PDF (183KB)(905)   
关于辅助函数Iμ(x)的任意精度计算要求实现对该函数的向前递推方案的充分运用。采用我们建立的Iμ(x)函数的不等式,本文找到了满足这一要求的判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积分中辅助函数的任意精度计算(Ⅰ)——用向前递推方案计算不完全Gamma函数
李延欣, 董夏兰,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2, 9 (S2): 714-716.  
摘要289)      PDF (207KB)(951)   
本文给出v∈[0,∞)和z∈(-∞,0]时标准不完全Gamma函数的两个基本不等式。由此出发,推导出这种函数向前递推方案的误差规律。此误差规律所预计的相对误差与数值实验给出的相对误差下限在vz的定义域内几乎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斯莱特型轨道双中心双电子积分计算方法的优化
李延欣, 董夏兰,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2, 9 (1): 6-14.  
摘要491)      PDF (549KB)(1116)   
本文讨论了复型斯莱特轨道(STO)对双中心库仑积分、混合积分和交换积分计算公式的优化。通过对上述公式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其涉及到的辅助函数的误差分析,得到了实现精度与速度最佳平衡的部分近似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CDF程序包和电偶极辐射跃迁几率的相对论计算程序
朱颀人,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0, 7 (4): 403-406.  
摘要313)      PDF (285KB)(1220)   
本文讨论如何利用Grant等多组态Dirac-Fock(MCDF)程序包(1980)中的现成资源,依据相对论辐射跃迁的普遍理论,计入组态相互作用和跃迁中的轨道驰豫效应,在Coulomb规范和长度规范下,续编原子的电偶极辐射跃迁几率的计算程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e、Gd、Lu、Th、U类氟离子的精细结构能级和辐射波长计算
张同发, 白云馨,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90, 7 (3): 332-340.  
摘要492)      PDF (568KB)(1094)   
本文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广义平均能级(MCDF-EAL)模型,计算了可形成软x射线区相于辐射的类氟等离子体激光工作物质:Ce、Gd、Lu、Th、U类氟离子的2s22p5、2s22p43l、2s2p53l和2p63l组态的113条能级,以及M亚壳层激发态至2s22p5基态的2P3/2,2P1/2和2s2p6组态的2S1/2态全部允许跃迁的强相干辐射波长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类氖CaⅪ和MnXVI2P53L或4L-2P54L1跃迁波长和能级的多组态Dirac-Fock计算
梁爱华, 张同发,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89, 6 (2): 169-178.  
摘要201)      PDF (556KB)(851)   
本文用MCDF-EAL计算模式,计算了可能成为超真空紫外区的类氖等离子体激光工作物质的CaⅪ与MnXVI类氖离子的1s22s22p53l与1s22s22p54l组态的多重态能级的能量值及3l-4l1和4l-4l1组态的各多重态能级间的可能的跃迁波长位,3l-4l1跃迁波长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比较符合得很好。文中还预言了4l-4l1的可能的跃迁波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子间(锂-锂,氟-氟)位能曲线的ab initio计算
崔作林, 潘守甫
计算物理    1988, 5 (4): 437-442.  
摘要235)      PDF (360KB)(974)   
使用先进的量子化学ab initio程序MONSTERGAUSS和各种基函数组,在较大的核间距内计算了锂-锂,氟-氟原子间的位能曲线。并采用组态相互作用(CI)方法计算了基态锂分子(Li2 1g+)和基态氟分子(F2 1g+)的平衡核间距及总能量。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