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计算物理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基本信息
征稿简则
期刊历史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作者登录
下载中心
修稿通知
最新录用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审稿政策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王贻仁[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Ⅱ型超新星铁星核质量对瞬发爆炸的影响
王贻仁, 谢佐恒, 汪惟中, 张锁春
计算物理 1997, 14 (
S1
): 547-549.
摘要
(
248
)
PDF
(134KB)(
1095
)
可视化
提出了将反弹冲击波在Ⅱ型超新星(SNⅡ)外星核区传输中的光裂解损耗看成为一个可调参量,用构造SNⅡ"瞬发爆炸模型"的方法研究前身星铁星核质量对SNⅡ瞬发爆炸的影响。并且给出了可发生SNⅡ瞬发爆炸的铁星核质量的范围。对WW(1993)SNⅡ前身星模型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铁星核质量过大,它们都不大可能发生瞬发爆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有关超新星爆发计算中人为粘性的数值实验
谢佐恒, 张锁春, 汪惟中, 王贻仁
计算物理 1996, 13 (
3
): 341-349.
摘要
(
302
)
PDF
(292KB)(
997
)
可视化
通过对同一个前身星模型"WW88",选取三种基本不同形式的人为粘性项的八种不同的情况,作超新星坍缩和爆发的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其数值实验的结果来研究人为粘性在超新星爆发计算中所起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城市火灾蔓延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黄维章, 张锁春, 雷光耀, 王贻仁
计算物理 1993, 10 (
1
): 9-19.
摘要
(
373
)
PDF
(744KB)(
1159
)
可视化
本文通过对城市布局的简化描述,利用统计数据资料,对辐射和飞火两种蔓延机理进行数学处理,给出了火灾蔓延的动态演变的数学模型,利用日本广岛核爆时积累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动态模拟试验,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广义相对论对超新星星核坍缩的影响
王贻仁, 姚进, 汪惟中
计算物理 1992, 9 (
S1
): 649-653.
摘要
(
155
)
PDF
(391KB)(
1124
)
可视化
随着物态方程的发展,超新星星核可坍缩至核密度以上。广义相对论(简记GR)显示出重要的影响。GR效应使内星核坍缩至更高的密度,陷入更深的势阱,释放更大的能量。但GR的内星核较非广义相对论(简记NR)的内星核小。冲击波形成地点离星核边界较远,冲击波传输途径中光裂解损耗增加。中心密度达最大时,GR过程和NR过程两坍缩速度曲线相交点(静止质量坐标略大于NR声速点坐标)以内,GR坍缩速度分布高于NR的相应值。而于相交点之外,GR坍缩速度、密度分布皆低于NR相应值。这对于反弹冲击波的传播是有利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核爆火灾蔓延的数值模拟
张锁春, 雷光耀, 王贻仁, 黄维章
计算物理 1992, 9 (
4
): 354-356.
摘要
(
260
)
PDF
(242KB)(
1025
)
可视化
简述了在计算机上数值模拟核爆时引起的火灾对城市建筑烧毁的情况,并利用日本广岛积累的数据,对简单的模型作了数值试验,得到一些定性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面向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前进——纪念计算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
符鸿源, 王贻仁, 张锁春
计算物理 1992, 9 (
4
): 335-338.
摘要
(
160
)
PDF
(397KB)(
885
)
可视化
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自1982年8月成立以来,已经历了十个春秋。十年来,学会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团结全国广大的计算物理工作者,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繁荣我国的计算物理,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为振兴中华,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物态方程与超新星爆发
王贻仁, 李鸿, 姚进, 汪惟中
计算物理 1990, 7 (
3
): 321-331.
摘要
(
286
)
PDF
(688KB)(
1397
)
可视化
在J.Cooperstein的物态方程中,参量
θ
(核密度与饱和核密度之比)方程对其根有一定的限制,我们从零温近饱和密度的核子压强公式出发得到一个核子内能公式,用此公式取代J.Cooperstein所用之核子内能表达式,则物态方程中
θ
方程对根的限制将被消除。以15M
⊙
之WZW模型为初始模型,用我们的物态方程对引力坍缩、冲击波形成及其传播的流体动力学做了计算。在高于饱和密度之核物质区适当软化物态方程,则星核区引力结合能的释放将有所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物态方程对恒星星核区坍缩的影响
王贻仁, 李鸿, 姚进, 汪惟中
计算物理 1989, 6 (
3
): 257-267.
摘要
(
254
)
PDF
(707KB)(
1179
)
可视化
本文对物态方程BBAL和EOS(1)的特性作了对比分析,在低密度区(
ρ
<2×10
10
gcm
-8
),二物态方程的中子,质子化学势有显著差别,这导致了它们的自由核子丰度的巨大差别。考察了有限温度修正与"零温近似"平衡关系式的差异,有限温度修正(热效应)对自由中子、质子化学势影响较小,但对平均重核质量数、电荷数有较大影响。以质量为15
M
⊙
恒星演化模型为初始模型,用上述二物态方程从星核坍缩起动至反弹前过程作了计算。虽然低密度区二物态方程之自由核子丰度相差很大,但星核坍缩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而将每一物态方程的有限温度修正和"零温近似"用于坍缩计算,其结果相差较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恒星的星核区坍缩与物态方程(二)——恒星星核区坍缩的计算
王贻仁, 黄维章, 张锁春, 张天树
计算物理 1987, 4 (
3
): 329-338.
摘要
(
304
)
PDF
(624KB)(
1127
)
可视化
本文用文[17]所提供的物态方程等输入物理因素,以Weaver等的质量为15M
☉
的恒星演化模型为初始模型,对恒星坍缩过程作了数值计算,计算至中心密度为10
14
gcm
-3
。在由平均重核,
α
粒子及自由核子组成的简化核平衡系统基础上,对核的裂解与复合、重核能级激发及电子俘获使物质中子化等过程热效应的处理作了尝试。计算结果表明,我们的结果(用EOS(Ⅰ)态方程)与Van Riper等(用LLPR物态方程)的典型模型(非相对论)结果很接近。当中心密度ρ(A)达1.0×10
14
gcm
-3
。最大坍缩速度为3.8×10
9
cm sec
-1
,相似区质量
M
s
为0.61
M
☉
较Van Riper典型模型值分别大2.7%和7%。在质量壳0.15
M
☉
及0.5
M
☉
,相应的中微子俘陷密度
ρ
trap
为1.55×10
11
及1.8×10
11
g cm
-3
,较VanRiper值分别小3%及10%,而相应的轻子浓度为0.387及0.386较VanRiper分别大895及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恒星的星核区坍缩与物态方程(一)——坍缩计算输入物理因素
王贻仁, 黄维章, 张锁春, 张天树
计算物理 1987, 4 (
3
): 317-328.
摘要
(
336
)
PDF
(721KB)(
1176
)
可视化
本文采用由自由核子,
α
粒子及平均重核组成的核统计平衡模型描述由自由核子和许多种类原子核组成的系铣。由半径验核质量及核激发态熵公式描述核的性质,给定系统温度、密度及电子浓度
y
e
,由系统自由能在电中性及强子数守恒约束下求极小得我们的物态方程EOS(Ⅰ),并与E1 Eid等物态方程(在密度
ρ
~10
9
-10
12
g cm
-3
)和与Lgmb等物态方程(在
ρ
~10
12
-10
14
g cm
-3
,
ye
=0.3,σ=1.5k)作了比较,符合程度较好。本文对电子俘获率也作了更细致的考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