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马赫数对等离子体碰撞冲击波结构的影响———全动理学模拟研究
张文帅, 蔡洪波, 张恩浩, 杜报, 邹士阳, 朱少平
计算物理    2023, 40 (2): 199-209.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621
摘要118)   HTML8)    PDF (6070KB)(1035)   

利用全动理学粒子(PIC)模拟研究不同马赫(Mach)数条件下等离子体碰撞冲击波的结构。研究发现: 在低Mach数条件下, 冲击波波阵面位置物理量的分布较为平缓(努森数较小), 等离子体的粘性和热流可由经典输运理论描述, 这种情况下数值求解双流体方程组得到的冲击波结构与PIC模拟一致。随着冲击波Mach数的增加, 冲击波波阵面位置物理量的分布变陡, 努森数增加, 动理学效应对等离子体输运的影响变得显著。高Mach数条件下, 动理学效应主要体现在"先驱离子"对离子粘性和热流的增强以及电子非局域输运对电子热流的影响。通过影响等离子体输运行为, 动理学效应可以显著影响冲击波的结构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氘氘冰层贯穿性缺陷对ICF冷冻靶内爆性能的影响
谷建法, 葛峰峻, 戴振生, 康洞国, 邹士阳
计算物理    2022, 39 (3): 268-276.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429
摘要299)   HTML18)    PDF (8357KB)(819)   

使用二维多群辐射扩散流体力学程序LARED-S, 模拟研究DD冰贯穿性缺陷在方波驱动DD冷冻靶内爆过程中的演化行为及其对内爆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DD冰层贯穿性缺陷显著降低DD冷冻靶内爆的中子产额, 二维模拟产额仅为一维结果的23.8%。DD冰层贯穿性缺陷使靶丸CH(Si)的烧蚀层生成大幅度的尖钉, 穿透到芯部热斑区。在中子bang-time时刻, 热斑区混入了487 ng的烧蚀物质, 使芯部韧致辐射漏失功率相对一维理想内爆显著升高, 离子温度与DD核反应速度相应降低。同时, 高密度的烧蚀层尖钉把DD热斑推离球心, 显示明显的P1不对称性, 而且高温热斑具有定向流动速度, 降低了内爆动能转化为热斑内能的效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靶丸支撑膜对ICF内爆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谷建法, 葛峰峻, 戴振生, 邹士阳
计算物理    2020, 37 (6): 631-638.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167
摘要433)   HTML8)    PDF (9065KB)(1509)   
使用二维多群辐射扩散流体力学程序LARED-S,模拟研究靶丸支撑膜在惯性约束聚变氘氘(DD)气体靶内爆过程中的扰动演化过程及其对内爆性能的影响.二维模拟表明:靶丸支撑膜显著降低DD气体靶内爆的中子产额,二维模拟产额为一维结果的55.2%.内爆性能下降的主要物理机制是支撑膜使靶壳生成大幅度的尖钉深入DD气体区,使烧蚀层与DD气体之间物质界面处的电子热传导漏失功率显著增大,导致DD核反应速率显著降低,中子反应速率峰值时刻(bang-time时刻)提前.相比一维理想内爆的模拟结果,支撑膜引入的扰动显著降低bang-time时刻DD气体压强与内爆动能转化为DD气体内能的效率,壳层剩余动能相应大幅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点火靶驱动不对称性与表面粗糙度的模耦合模拟
谷建法, 戴振生, 古培俊, 叶文华, 郑无敌, 邹士阳
计算物理    2016, 33 (6): 645-651.  
摘要519)   HTML1)    PDF (2915KB)(1588)   
使用二维辐射多群扩散流体力学程序LARED-S对点火靶内爆进行大规模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低阶辐射驱动不对称性和中高阶的表面粗糙度.计算结果表明:靶丸内爆流场不仅出现严重的低阶模面密度扰动,同时生成大幅度的尖钉与气泡结构;呈现明显的扰动模耦合效应,模耦合生成的扰动增长幅度与理论公式在一定时间内较好地吻合.在内爆减速阶段,扰动增长发展到强非线性阶段,模耦合效应使得扰动频谱分布变宽;同时芯部的涡流使得靶壳的尖钉弯曲,内爆流场出现明显的湍流混合现象.模耦合效应与湍流混合极大地降低了内爆性能,导致点火失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点火黑腔二维模拟设计
李欣, 吴畅书, 邹士阳, 赵益清, 李敬宏, 古培俊, 郑无敌, 裴文兵
计算物理    2013, 30 (3): 371-378.  
摘要356)      PDF (3324KB)(1408)   
基于二维激光靶耦合流体力学程序,研究设计惯性约束聚变间接驱动点火黑腔的方法.提出先调控X射线驱动温度再调控辐照均匀性的设计顺序.给出总激光功率(特别是主脉冲激光功率)的设计方法.模拟表明,填充气体密度的上限受到槽脉冲P2辐照不均匀性的限制.另外,增加腔长可以抑制靶丸烧蚀层物质的膨胀.最后给出点火黑腔二维设计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