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复杂网络拓扑的电网Braess悖论现象研究
邵贝贝, 邹艳丽, 洪少燕, 梁婵娟
计算物理    2023, 40 (6): 770-778.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653
摘要43)   HTML1)    PDF (9456KB)(201)   

为探究较优的电网结构, 减小Braess悖论现象的发生概率, 采用二阶类Kuramoto相振子模型对电网进行合理建模, 参照IEEE14、IEEE30和IEEE39标准测试网络的拓扑结构, 保留网络节点数和连边数不变, 采用ER随机模型生成同样大小的随机网络。通过在随机网络中增加发电机节点个数, 改变发电机位置等方式, 研究不同结构下电网中新增传输线路导致的Braess悖论发生概率。研究表明: 适当增加电网中发电机节点个数可以减少电网中Braess悖论发生概率, 且以大度节点作为发电机节点有利于提高电网同步能力, 降低Braess悖论发生概率。本研究对电网的拓扑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区块链的混合式点对点电力信息网络级联故障研究
侯凤萍, 邹艳丽, 刘唐慧美, 王志伟, 谭秫毅
计算物理    2023, 40 (5): 633-642.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637
摘要70)   HTML3)    PDF (8456KB)(313)   

通过对电网进行社团划分, 根据电网和信息网对应分层分区建设的现状和实际耦合关系划分信息网社团。选取信息网中每个社团介数最大的节点和度数最大的节点进行全连接,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混合式点对点结构的电力信息相互依存网络模型。结合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分析该模型的优势, 利用高度数攻击与高介数攻击这两种攻击策略研究所提出的相互依存网络的鲁棒性, 并与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的电力信息网和完全分散式点对点电力信息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本电力信息相互依存网络模型能够在提高网络鲁棒性的基础上, 有效减少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的通信开销和共识时延; 在混合式点对点电力信息网中, 高度数攻击方式下系统表现出更强的脆弱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网耦合强度分配策略
高正, 邹艳丽, 胡均万, 姚高华, 刘唐慧美
计算物理    2022, 39 (5): 579-588.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500
摘要143)   HTML7)    PDF (10062KB)(719)   

为探究提高电网性能的线路耦合强度分配方法, 用临界同步耦合强度描述电网的同步能力, 通过对网络节点施加扰动功率的方式攻击电网来分析其动态鲁棒性。研究发现: 电网节点的局部拓扑结构和功率约束着节点的局部同步能力。一般情况下, 节点功率越大, 度值越小, 它的局部同步能力就越弱, 该节点与其邻居节点就越难达到局部同步状态。基于节点的局部同步能力, 提出一种输电线路耦合强度的非均匀分配策略, 即在网络总耦合强度不变的情况下, 适当增大局部同步能力较弱节点间线路的耦合强度, 减小局部同步能力较强节点间线路的耦合强度。研究表明: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网络的同步能力, 增强电网的鲁棒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子网划分的电网关键节点识别
邹艳丽, 谭秫毅, 刘欣妍, 张少泽, 李浩乾
计算物理    2022, 39 (3): 361-370.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398
摘要252)   HTML13)    PDF (5966KB)(847)   

结合电网拓扑结构和潮流追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子网划分的电网关键节点识别方法。首先,根据发电机节点的邻域信息和功率将发电机节点划分为不同的子集,然后根据电网的系数分配矩阵将负荷节点划分到为其提供最大功率的发电机节点子集中,完成子网划分。接着采用多属性决策法对每个子网的节点进行排序,进一步改进并计算每个子网的结构系数,作为衡量子网重要性的指标。根据子网重要性,从每个子网中提取特定比例的候选关键节点,对这些候选节点依据多属性决策法重新排序,得到关键节点的最终排序。以IEEE14、IEEE57和IEEE118三种节点系统为例进行分析,得到各个系统的子网划分结果和各个标准网络的重要节点排序结果。采用本文方法、PageRank法和多属性决策法分别进行关键节点排序,并对排序靠前的关键节点进行级联故障性能实验和网络效能实验。实验表明,本文算法选择的关键节点对整个网络的传播性能影响最大,优于其他两种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互联电网Braess悖论现象分析
张少泽, 邹艳丽, 谭秫毅, 李浩乾, 刘欣妍
计算物理    2022, 39 (2): 233-243.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387
摘要188)   HTML4)    PDF (10803KB)(747)   

为了探究互联电力网络中的Braess悖论现象, 采用二阶类Kuramoto相振子模型对电网进行动力学建模, 将两个子网通过大度节点相连构建互联电网。当两个子网间有功率传输时, 分别在两个子网内部新增传输线路探究互联电网发生Braess悖论现象的概率并分析其原因。研究发现: 当互联电网中两个子网间的功率传输达到某一临界值时, 受电子网的同步能力远优于供电子网的同步能力, 供电子网新增传输线路引起互联电网发生Braess悖论的概率远高于受电子网新增传输线路引发的Braess悖论概率。通过定义子网序参数对上述现象的产生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对互联电网的拓扑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复杂网络的电网结构健壮性及Braess悖论现象研究
李浩乾, 邹艳丽, 张少泽, 刘欣妍, 谭秫毅
计算物理    2021, 38 (4): 470-478.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279
摘要296)   HTML10251)    PDF (4178KB)(1224)   

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电力系统的改进导纳模型,结合电网拓扑特性和电气特性对电网的级联故障进行研究。通过随机移除传输线引发电网级联故障,研究网络的节点数、平均度、发电站数量以及发电站的分布状况对系统健壮性的影响,并对小世界电网级联故障过程中的布雷斯(Braess)悖论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网络的健壮性与其拓扑结构密切相关,平均度较大时,最近邻耦合网络和小世界网络健壮性曲线存在多个分叉点;在小世界结构电网中,一般平均度和节点数越大,发电站的数量越多,电网健壮性越好;发电站分散分布比发电站集中分布的电网健壮性更好。对网络容量增加导致健壮性降低的布雷斯现象进行解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潮流追踪的电网同步性能优化及鲁棒性分析
邹艳丽, 高正, 梁明月, 李志慧, 何铭
计算物理    2020, 37 (5): 623-630.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8137
摘要245)   HTML0)    PDF (4755KB)(981)   
采用二阶类Kuramoto模型对电网进行合理建模,分别应用临界同步耦合强度和平均同步误差来描述电网的同步能力和鲁棒性.研究发现,发电机的功率分配对线路的传输功率影响较大,而电网中高负荷线路越多,网络越难同步.基于这一发现,首先在发电机功率均匀分配(EG)方式下,计算出每条线路的传输功率,然后基于潮流追踪算法提出一种发电机功率非均匀分配(TG)方式,即在发电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枢纽发电机节点的功率,减小边缘发电机节点的功率.该发电机功率分配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的临界同步耦合强度,减小平均同步误差,改善电网的同步性能和鲁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局部序参数的电网同步性能优化
邹艳丽, 王瑞瑞, 吴凌杰, 姚飞, 汪洋
计算物理    2019, 36 (4): 498-504.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7897
摘要271)   HTML0)    PDF (5907KB)(1182)   
采用类Kuramoto模型对电网中的节点进行建模,利用局部序参数描述节点的局部同步能力.研究发现相比小功率节点,大功率节点到其直接邻居节点更难达到同步.提出一种网络耦合强度的非均匀分配方法,在网络总耦合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大功率节点到其直接邻居节点的耦合强度以及相关节点对之间的连边耦合强度,减少其余节点对间的耦合强度.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电网的同步临界耦合强度,改善网络的同步性能;但当这种耦合强度的非均匀性过大时,网络的同步性能开始恶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考虑局部和全局特性的电网关键节点识别
王意, 邹艳丽, 黄李, 李可
计算物理    2018, 35 (1): 119-126.   DOI: 10.19596/j.cnki.1001-246x.7580
摘要370)   HTML0)    PDF (4032KB)(1277)   
为有效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网络局部和全局特性的节点重要性识别综合指标,依据此指标对加权标准测试系统IEEE39和IEEE118中的节点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将排序结果与基于介数法和点权法对节点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基于结构的网络效能分析和基于动力学的失同步扩散时间、同步能力比较均表明,提出的基于综合指标的节点重要性排序更合理,优于基于介数和点权的节点重要性识别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变聚类无标度网络上的谣言免疫策略
何郁郁, 邹艳丽, 许旋风, 郑京
计算物理    2014, 31 (6): 751-766.  
摘要258)      PDF (1629KB)(911)   
提出一种聚类免疫策略,使用改进的经典谣言传播模型,在可变聚类无标度网络上研究其免疫效果.研究发现,聚类免疫的效果随着网络聚类系数的增加而变好.在不同聚类系数下,比较目标免疫、介数免疫、紧密度免疫和聚类免疫的免疫效果发现,无论网络的聚类特性如何,介数免疫始终是几种免疫策略中效果最好的,当网络聚类系数较大时,聚类免疫的效果超过紧密度免疫接近目标免疫,进一步增大网络的聚类系数,聚类免疫的效果超过目标免疫而接近介数免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网在三种边攻击方式下的级联失效
蓝庆玉, 邹艳丽, 冯聪
计算物理    2012, 29 (6): 943-948.  
摘要237)      PDF (533KB)(746)   
研究美国西部电网在三种边攻击方式下级联失效差异性.定义边ij的初始负载为(kikj)θ,ki,kj分别表示节点i和j的度,θ为一可调参数.三种边攻击方式分别为:最小负载边攻击方式(LL)、最大负载边攻击方式(HL)和容量比最小边攻击方式(SPC).通过分析电网的拓扑结构,研究三种攻击方式级联失效差异性.研究表明:HL和LL攻击方式下,受攻击边的范围不随θ而改变,HL的攻击效果随θ的增大而增强,LL的攻击效果随θ的增大而减弱.而SPC法选中的被攻击边随θ变化,当θ取值较小时,SPC攻击边是拓扑结构较特殊的一种最小负载边,随着θ的增大,SPC攻击边趋向于高负载边,因此θ较小时,SPC的攻击效果和LL接近,当θ较大时,SPC的攻击效果和HL接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